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运动动作指导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运动动作指导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宝宝的动作敏感期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身体动作,比如走路,二是手上的动作,比如握东西、抓东西等等。
而一般,身体动作的敏感期一般为1到2岁,而手上的动作敏感期一般为1.5岁到3岁之间。
当孩子到了1岁半左右进入手上的动作敏感期时,妈妈应该多帮助宝宝用小手感知这个世界,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那么当宝宝处于动作敏感期时,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教宝宝数手指头
1)爬行敏感期(7-10个月)喜欢在地上爬,追逐运动的玩具,喜欢爬楼梯。
2)行走敏感期——准备期(7-12个月)在此期间,孩子最喜欢的动作就是站在大人的腿上,让牵着手或架着他,在大人的腿上跳跃着;或者拽着他的衣服和双臂,尝试着用脚尖在地上行走;几个月后,宝宝开始扶着东西走路。这一切都是为行走做前期的准备和预热。
3)行走敏感期——行走期(13-24个月)喜欢到处爬、到处走、到处抓、到处翻。独立走完眼前的路或楼梯是处于行走敏感期孩子的共同愿望。可以说学会走路对孩子来说是第二次降生,因为行走能力的发展促进了独立性的发展。而且,行走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给予孩子更多的认知机会,他们的感知经验也因此更加丰富。
4)手的敏感期(0-6岁)当孩子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于手指头上。”因为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所以手的动作,尤其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
●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训练小肌肉,尤其是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比如皮球、积木、插塑、橡皮泥、拼图、七巧板、珠子、剪纸等,让孩子通过拍、插、捏、揉、摆、拼、穿、拨、剪等各种动作来操作玩具,发展智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抓住孩子爱动手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整理玩具、系扣子、用筷子吃饭、抹桌子、扫地、帮助妈妈择菜等,既培养了手部动作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你们那的广场有滑轮培训项目吗?或者有跆拳道吗?这两项我都推荐~
关键是因为不太累,不需要什么高负荷,气氛适合小孩子,且有基础的训练例如协调性等。
小孩子还是要迎合其爱玩的天性去引导。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吃得香、睡得好、长得高,甚至可以***改造大脑。
我家里有个5岁的小女儿,她特别喜欢运动,平时有参与游泳,跳绳,跑步,足球,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这几项运动。
儿童哪些体育运动更合适,要取决于年龄,发育状况,兴趣喜好等情况具体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运动对身体带来的帮助也是不同的。
一、 体能
跑步、跳绳、游泳是首选
以上几项对于心肺、协调、平衡、敏捷的锻炼很明显,尤其跳绳和跑步需要在户外运动,每天至少二小时的户外运动对于眼睛健康发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
二、 技能
2、3 岁的宝宝活泼好动,一刻都闲不住,除了带他到小区、公园、游乐场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之外,在家也可以和他玩室内运动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加强亲子关系,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游戏吧。
01模仿各种动物
带宝宝一起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非常考验大动作技能。比如: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宝宝一起开一场“森林大会”吧!
02跨越障碍赛道
用家里现成的东西在地上摆一条“障碍赛道”,比如两本书、一个小凳子、一个大纸箱、两三个枕头、一条绳子、几个间隔摆放的塑料瓶……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玩法,比如跳或跨过书、站上凳子、钻过纸箱、踩着枕头走过去、沿着绳子走直线,最后绕着瓶子蛇形走。
小孩子因为基础代谢比成人高,而且内分泌激素水平与成人也不一样。所以小孩子是不太适合做力量训练的。
想要锻炼孩子,增强他的身体能力,一般是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再加少量的力量训练来增强效果。
而且小孩子天生好动,爱玩。为小孩选择一些团队性质比较强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到身体,而且还能增强他的自信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以下是几项比较适合小孩子的运动项目:
①跑步
虽然这是一个人的运动,但是跑步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说,是一个效果极好的运动。跑步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免疫力,锻炼腿部肌肉与骨骼。
②篮球
同样是有氧运动,虽然对心肺系统的锻炼会差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打篮球能增强身体对抗能力。与人交流,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也能有提升。
③游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运动动作指导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运动动作指导图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ptw.com/post/4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