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
扩展资料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咸丰十一年),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以后,谈洋务者以各种方式表达过.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他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指导思想,他们反对政治制度的改革,也一度成为清朝对抗资本阶级维新和革命的思想武器。
且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 值得一提的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19世纪末的洋务派运动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便是由此深化而来。深化后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义:**
1. **技术引进:** 洋务运动推动了大量西方技术的引进,包括船舶建造、军事制造、通信和铁路等领域,为中国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 **教育改革:** 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引入了新的科学、工程和军事训练体系。
3. **工业发展:** 运动鼓励兴办工矿企业,推动了一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4. **开拓思想:** 洋务运动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中国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促使了一些后来的变革思想的形成。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ptw.com/post/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