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球运动教学指导要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地球运动教学指导要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球的运动方式主要有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它每24小时围绕南北地轴旋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每天一次昼夜的交替.同时地球的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时差.地球的公转是地球每年围绕太阳旋转一圈.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是直角,而是呈66度34分的夹角,这就导致是地球上出现一年4季的交替变化.
地球运动的方式包括:自转、公转和极移。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它所引起的影响就是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四季变化。 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是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由于极移,使地面上各点的纬度、经度会发生变化。1899年成立了国际纬度服务,组织全球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专门从事纬度观测,测定极移。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相继开始了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激光测月、激光测人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全球定位系统测定极移,测定的精度有了数量级的提高。根据近一百年的天文观测资料,发现极移包含各种复杂的运动。除了上述周年周期和张德勒周期外,还存在长期极移,周月、半月和一天左右的各种短周期极移。其中长期极移表现为地极向着西经约70°~80°方向以每年3.3~3.5毫角秒的速度运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北美、格陵兰和北欧等地区冰盖的融化引起的冰期后地壳反弹,导致地球转动惯量变化所致。其它各种周期的极移主要与日月的潮汐作用以及与大气和海洋的作用有关。
这说起来就扯得远了,要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才行,你记住不管什么原因造成地球的自转,这种转动并不需要外力,估计你疑惑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地球的自转并没有任何的阻力,这种运动叫做势,并没有做任何的功。这种势就会一直动下去,不会停止,一直到地球毁灭,或者某种强大的外力的阻止。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环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转,但地球为何会自转,自转的动力与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虽然古老,但却令人深思。简单的问题背后也许隐藏着宇宙的基本规律。几百年来,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先后给出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300年前牛顿提出来的,虽然在其经典力学的体系中能够精确的描述地球的自转与运动,但却无法从其中找出其让地球自转的“力”,于是牛老爵爷就把这个问题推给了上帝,认为是认“上帝踹了一脚”导致了地球的运转。也就是神的力量推动了地球的运转。第二种说法是200年前康德―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说”,他认为地球自转动力来源于地球内部,也就是说地球在星云中由于引力收缩而形成,于是就一直保留着收缩时产生的旋转惯性,之后就是按照经典力学的描述的那样一直旋转下去。第三种说法就是“太阳风”推动说,进入航天时代以后,人类发现了在太空中除了引力,磁力之外,还有“太阳风”这种“力”也能影响天体的运动,太阳风就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是一种带电粒子流,它象一只巨大的手从侧面对地球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但是否是地球自转的主要背后推手现在还无定论。
除了这三种说法,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角动量守恒。即所有天体的能量都来自于138亿年前的那场大爆炸,能量可以转换保持守恒,角动量也一样,一个转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矩对其施加作用,那么其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的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就像你在看花样滑冰时,运动员在冰面做旋转运动时,收缩手臂转速加快,张开手臂转速就降下来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守恒。同样的,在太阳系诞生时的原始星云就带有角动量, 在形成太阳和各个行星之后,角动量没有损失,但会被重新分配,各个行星在形成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那么根据角动量守恒,各个行星在收缩形成星球的过程中转速也会越来越快。地球也一样,它从原始星云中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三个方面,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与地球的自转中,这也就是地球为什么会公转与自转。探其根本应该是还是宇宙大爆炸是所带来的能量一直用到今天,至于宇宙大爆炸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暂无定论,也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球运动教学指导要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球运动教学指导要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ptw.com/post/3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