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指导 > 正文

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题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健身时该如何计算自己的运动量?
  2. 健身一般一周练多少时间合适?

健身时该如何计算自己运动量

如何计算自己的运动量,只能是概算,或凭自己的感觉进行判断。

计算自己的运动量如果要精确计算的话,是比较难的,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一般人很难有这条件,不是搞科学研究,只是为自己运动做判断的话,也没有必要计算的那么精确。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去判断就可以了。

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题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有氧运动时运动心率保持在自己最大心率的60-80%就达到了最佳的运动强度,就能很好的对心肺锻炼,也是最好的减脂状态。以自己的需要运动30分钟以上就可以。运动后不会感到身体疲惫不堪,瞌睡,精神萎靡,肠胃不舒服,呕吐等等,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现象就可以。如果出现上述现象你就可能是运动过量了,应当立即休息,减少运动量。

无氧运动也一样,控制运动不要出现上述不适现象。肌肉恢复一般时间是48-72小时,如果过了三天了,仍然感到肌肉酸痛难耐,那就运动过量,应该加强营养,休息。

总之,运动量的计算和控制应当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因为个体的基因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

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题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健身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运动量太大:会引起过度疲劳,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题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我监测方法

1、运动时脉搏测试法:一般锻炼者运动后即刻心率不要超过25次/10秒,保持有氧运动水平。

2、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锻炼者的最高心率值计算公式为:180 - 年龄,健身锻炼者心率不要超值,以免产生对心脏伤害。  

运动性疲劳的自我判定:

1、生理机能判定法:肌力减低,动作协调性下降,特别是完成精细动作时的失误增加。 2、“晨脉”测定法:锻炼后第二天晨脉值较以前增加5次/分钟以上,说明前一天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3、主观感觉判定:

锻炼后感头晕、恶心、胸闷、食欲减退、厌恶运动等,说明运动量过大疲劳程度较严重。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运动训练,都存在一个合理安排运动量的问题。

在群众体育锻炼中,锻炼效果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因为运动量过小,不用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提高内脏器官功能的目的,因而锻炼的效果甚微。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在安排时又缺乏必要的节奏,长此下去就会超过人体生理负荷的极限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锻炼目的,往往还会对锻炼者的健康有不利影响,并对学习工作造成影响。

怎样安排运动量才算是合适呢?一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分析,便可知道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

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膊、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


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降或者不变,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还有潜力。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搏频率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

安静时正常的血压变动范围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不超过0.5千克。如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体重持续减轻,且减轻幅度超过正常体重的1/30时,说明运动量有可能安排不当,要引起注意

普通健身人士,不需要那么专业的设备去测试什么心跳、脉搏啥的。

你只需要在训练记录

你今天的训练强度是否能适应?

你当下自我感觉如何?

第二天你的感觉如何?疲劳度如何?

正常的运动时长,一般在1-2小时内。

a.如果你在跑步机上刚跑几步就喘了,证明你平时运动太少,这时你需要把慢跑,改为快步走。走上一段时间后,再调整为慢速跑,再到快速这样。

b.如果你把一整套器材都过了遍,第二天都没啥感觉。天天去练,也没感觉。

那么可以肯定,你的强度不够,而且没有针对性的训练。

健身一般一周练多少时间合适?

  • 想要健身的朋友总是会得到不同的回答,其实你只需要懂得人体肌肉锻炼的本质,一切就会有了答案,也不会隔了一段时间再次纠结类似的问题。
  •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肌肉在锻炼后恢复的时间大概是48至72小时不等,如果在锻炼后有专门去做拉伸课程,可以使得你的肌肉更快的恢复从而缩减这个时间。
  • 你肯定会问,所以答案是每隔两三天锻炼一次?NO!不完全对。这里要提出肌肉群的概念,不用长篇大论,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会明白。
  • 人体的肌肉群不同,每次锻炼的重点也不同。初学者一般以大肌肉群为主,比如胸部背部肩部腿部等。你如果时间比较多,那么可以每天去,每天重点锻炼一个或两个肌肉群,第二天就锻炼另外的肌肉群,依此类推。所以你即便每天锻炼,也不会让自己的身体肌肉过于疲累。***如你的时间比较少,两三天去一次,那么你可以每次锻炼两个或三个肌肉群,保证一周内把身体的主要肌肉群都能照顾到。所以你看,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希望我粗陋的见解能帮助你,祝你身体健康,吃嘛嘛香[机智]

关于健身时间分配,我个人觉得还是看你想要什么?我把它分为两类,一类人减脂塑形、增肌;一类人只是习惯而已。

减脂塑形、增肌类人群的时间分配所谓的网络健身达人、博主及医学专家已经在各大网络平台普及了很多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能、实际需求选择即可,不必多想,就怕很多人只是停留在一直计划,永远不动。

“习惯而已”这类人,(专业运动员除外)有人说他们是凡尔赛,有人说他们是狠人,这类人一个月30天,一般在24天以上,像村上春树有时一个月30天,30天都在运动,每天至少10公里,你说他是在减脂,还是在增肌呢?看了他的《当我谈跑步时…》一书时,更多的我觉得他在寻找,最终入定,到顿悟。这也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你说他有什么科学健身时间分配,我还真没有看到,而且他的[_a***_]也是很佩服他,这么大密度的跑步,腿还没事。所以说很多事科学也解释不了

我结合自身健身,因为是女生,每月有几天生理期,不能跑步除外,目前跑步每月在200公里以上,再加其他力量训练,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这个量还是偏大的,但是坚持下来觉得状态还不错,更主要是肌肉它形成了记忆,每天不运动浑身不自在,还真不是所谓的自律,咱可没有那么高尚。咱也没有所谓的“科学时间健身”,我主要在把运动前后的拉伸做好。(教练反复交代)

总之如果是初学健身者,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慢慢让身体适应,同时找到运动心流的感觉,相信你也会成为运动爱好者。行动起来吧

2展现

我认为一周三到四次健最为科学,每次锻炼时间为70分钟(包含热身、有氧,无氧训练、拉伸),隔天训练是最佳方式,单减脂,只做有氧锻炼者则可每天训练(时长60分钟)。

一、为什么说一周三到四次最佳?

可以最佳把握健身的强度及频率,少于这个次数会降低健身强度及频率从而达不到高效的肌肉锻炼。大于这个训练次数又会导致肌肉恢复不充分,容易引起肌肉损伤

具体来说:每周健身1次,运动效果不明显,肌肉酸痛和疲劳经常发生,运动后身体不适,容易受伤。每周2次健身,肌肉酸痛,疲劳减轻,但运动后对肌肉效果并不明显。每周健身3次,肌肉锻炼效果良好,并且不易疲劳,每周4次健身,肌肉锻炼最佳,且不易产生疲劳,每周健身6至7次,肌肉锻炼效果与每周运动4至5次相近,但是极易出现运动疲劳和肌肉损伤。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每周锻炼3-4次比较合适,以隔日锻炼为宜。这样强度和频率都比较适中。而且不容易出现训练过度和受伤,有利于长期坚持。

二、每周健身时间怎么合理安排?

健身共分六大部位:背、胸、腰腹、腿、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周一练腿(运动强度大,肌群涵盖广,不能拆分训练,属难恢复的肌群)。周三练背(运动强度大,肌群涵盖广,不能拆分训练,属难恢复肌群,不能拆分训练)。周四练肩、肱二肱三头肌、前臂肌,周五练胸、练腰、腹。二、四、六休息。如果一周只有三天训练时间的话,则可把腰腹划分到训练任意部位,因为腰腹肌群在人体的中间位置其强度不大可随时进行。

具体来说:人体每块肌肉都有不同的破坏和修复时间,其中最易恢复的是腹部小腿肌群,容易恢复的是肩部肌群、手臂肌群,中等程度恢复的胸部肌群,比较难恢复的是背部肌群和腿部肌群。

三、每次锻炼时间70分钟最佳

热身5分钟,力量训练40分钟,有氧训练20分钟,拉伸5分钟,总时长为70分钟。非常渴望减脂者可将有氧训练延长到40分钟。我们对健身、运动这类活动的专注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注意力会随之下降,在力量训练中,神经支配是否能举起重量,意念则要集中在肌肉上,感受肌肉的收缩,才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如果单次训练时间超过了这段时间,专注力下降,很容易导致动作变形、受伤、力量下降等后果,直接影响健身效果,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健身的朋友,太长的时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上对健身的厌恶和疲倦。

总结:训练强度比训练量更重要。训练时间可以短,但是训练强度肯定不能小。训练强度要大于训练时间。增加自己的训练负荷,增加重量或组数,并严格控制每个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训练强度、控制训练时间、饮食均衡是有效健身的重要原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运动健康指导专业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