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陈独秀五次运动指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陈独秀五次运动指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的基本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2、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即民主)并重。”
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的主要内容是:
1、改革文字,推广白话文
1917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共同组织了“国语研究会”,该会的宗旨在于宣扬“国语统一”、“言文一致”。胡适亦曾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其提出文学革命,即为对白话文推广的一篇重要文字。
在1918年,胡适又写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他将文学革命的目标归结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其谓:“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
2、提倡文学革命
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则撰文声援,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将胡适的“八不主义”归约为所谓“三大主义”。陈独秀强调文学在承担社会革命方面的功能,他高举“文学革命军”的大旗,并将“文学革命急先锋”的称号许给胡适。
自1918年开始,《新青年》刊载了一系列的白话文作品,其中颇有影响的是胡适、沈伊默、刘半农等人的白话诗,而最具影响力的则数鲁迅的短篇***《狂人日记》,其在白话文运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3、开启新史学
胡适在1918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开启了中国疑古派的先声。胡适在这本书里对没有可靠史料依据的远古史,皆持质疑的态度,并刻意从老子讲起,借以否定以孔子为中心的传统经学,这种“截断众流”,直接以诸子百家开篇的史学方法论,开启了一代疑古之风。
继疑古思潮后,李大钊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入中国,这也是史学的一种革命,它为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哲学基础。而***对旧史学的批判,恰恰为马克思主义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知识扩展:
陈独秀是***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陈独秀五次运动指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陈独秀五次运动指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ptw.com/post/2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