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运动损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科运动损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宝宝的动作敏感期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身体动作,比如走路,二是手上的动作,比如握东西、抓东西等等。
而一般,身体动作的敏感期一般为1到2岁,而手上的动作敏感期一般为1.5岁到3岁之间。
当孩子到了1岁半左右进入手上的动作敏感期时,妈妈应该多帮助宝宝用小手感知这个世界,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那么当宝宝处于动作敏感期时,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教宝宝数手指头
1)爬行敏感期(7-10个月)喜欢在地上爬,追逐运动的玩具,喜欢爬楼梯。
2)行走敏感期——准备期(7-12个月)在此期间,孩子最喜欢的动作就是站在大人的腿上,让牵着手或架着他,在大人的腿上跳跃着;或者拽着他的衣服和双臂,尝试着用脚尖在地上行走;几个月后,宝宝开始扶着东西走路。这一切都是为行走做前期的准备和预热。
3)行走敏感期——行走期(13-24个月)喜欢到处爬、到处走、到处抓、到处翻。独立走完眼前的路或楼梯是处于行走敏感期孩子的共同愿望。可以说学会走路对孩子来说是第二次降生,因为行走能力的发展促进了独立性的发展。而且,行走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给予孩子更多的认知机会,他们的感知经验也因此更加丰富。
4)手的敏感期(0-6岁)当孩子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于手指头上。”因为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所以手的动作,尤其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
●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训练小肌肉,尤其是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比如皮球、积木、插塑、橡皮泥、拼图、七巧板、珠子、剪纸等,让孩子通过拍、插、捏、揉、摆、拼、穿、拨、剪等各种动作来操作玩具,发展智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抓住孩子爱动手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整理玩具、系扣子、用筷子吃饭、抹桌子、扫地、帮助妈妈择菜等,既培养了手部动作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少儿体育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在训练是应注意那些问题?
1.体育锻炼的姿势要正确。
儿童少年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的功能都不及成人,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因此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要求他们形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
2.合适的运动场地很重要。
儿童脊柱生理弯曲较***,缓冲作用较差,故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水泥、沥青等)进行跑跳练习。最好带孩子去专业的运动场地进行练习。同时应有专业的运动教练(老师)指导下练习。
3.不宜过早从事力量型练习。
儿童不宜过早从事力量型练习。12-15岁时肌肉的生长与肌肉力量增长较快,可***用一些抗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
4.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
儿童少年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屏气时,腹腔压力升高,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也降低了心输出量,使心脏本身血液供应受到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运动损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运动损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ptw.com/post/2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