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指导 > 正文

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儿童感知运动活动指导pdf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理解皮亚杰说的“儿童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简述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思维特点?

如何理解皮亚杰说的“儿童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

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儿童感知运动活动指导pdf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形成了因果联系

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儿童感知运动活动指导pdf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运算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即在头脑中进行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或者说运算是指内部化了的观念上的操作。

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7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的信号功能:表象符号--延迟模仿与语言符号

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儿童感知运动活动指导pdf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皮亚杰的三山试验)

3、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

简述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思维特点?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运动与感知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通过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的***,同时通过运动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的环境。

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觉性、感性和运动性的特点,强调亲身体验和示范学习

他们还缺乏概念化能力,不能理解抽象概念和符号化信息,都是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来认知世界。儿童的思维方式处于发展阶段,对其认知能力引导和丰富极为关键。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容易受外界***干扰,思维还不够抽象,只能从个体的感知运动经验中获取信息,因此思维内容和活动主要以具象形式为主。

此外,儿童在这个阶段还常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态度,需要通过不断经历和体验,逐渐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

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萌芽期。特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嘴的吸吮和手的抓取;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2个关键词)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表象思维阶段。特征是:泛灵论;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能用语言符号代表具体事物。(5个关键词)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阶段。

特点: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可逆性;获得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5个关键词)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初高中阶段。特点是思维能以命题形式进行;能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思维特点是具有直观性、非逻辑性和不可逆性。他们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形成具体的印象和经验,缺乏抽象概念和推理能力。

同时他们的思维过程是非逻辑性的,也就是说他们缺乏成年人思考问题的逻辑步骤和连贯思维,思维呈现散乱的状态。

最后,儿童的思维也是不可逆的, 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是片面的,不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往往忽略了事物的整体和全貌。这是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感知运动 活动指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